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和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并明确要求,对已经部署的重要任务、关键工作,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钉下去,抓常抓细抓长,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抓落实。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充分发扬务实作风,必须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决不能好高骛远。同时,对领导干部来说,发扬务实作风还必须坚持政贵有恒,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一张蓝图干到底,不能干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的事情。要深入调查研究,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
以务实作风推进甘肃发展,是我省特殊省情和干部作风顽疾决定的。我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大部分经济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处于倒数的行列。但是,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的一些干部谈起发展还是讲客观困难多,谈主观努力少,还存在不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顽症痼疾。长此以往,我们与兄弟省份的差距还会越拉越大。同时,在我省查处的不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例和一批腐败大案要案中,暴露出我省仍存在一些贪婪奢靡且麻木不仁的“败家型”干部,庸碌无能却长期占位的“误事型”干部,有才缺德、始成终败的“坏事型”干部,贪图财利、大事犯蠢的“遗患型”干部。这些干部的一个共同毛病,就是作风不务实,形式主义严重。有的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虚多实少,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有的党员干部唱功好、做功差,说得多、做得少,重显绩、轻潜绩,重面子、轻里子。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一些地方无论什么会议都要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检查评比走马灯,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抓落实。有的地方写文件、制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有的地方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项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搞“材料出政绩”。有的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不说真话等。这些作风顽疾不根除,我省的改革发展大业就无从顺利开展。
社会主义不是喊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我国实行改革开放40年了,中国奇迹是怎么创造的?中国道路是怎么走出来的?靠的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他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他又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甘肃转变作风,推动发展,就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只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办实事不图虚名,求实效不做虚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才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而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做到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必须要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甘肃发生的不作为不尽责、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严重的案例,反映出我省一些地方、部门和党员干部“四个意识”还不够强,政风、作风方面的顽症痼疾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对党和国家事业履职尽责还不到位,必须高度重视、坚决整改。应当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监督问责,治庸治懒,完善长效机制,层层传导压力,集中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两面人”等作风问题,严肃处理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严重的反面典型,形成奖勤罚懒,干部能上能下和重德才、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干部真正得到重用、充分展示才华,让作风漂浮、哗众取宠的干部无以表功、受到贬责,使求真务实在全党全社会蔚然成风,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把准方向、强化责任、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特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要坚决防止层层加码、提不切实际的口号指标,防止搞形式主义、搞花里胡哨的东西,杜绝“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以真抓实干的精神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者: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冯 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