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全文) -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政府网站
?
 当前位置:
甘肃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全文)
发布日期:2007-12-21 字号:【 浏览次数: 次 信息来源:甘肃省公路网规划办公室
甘肃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一、规划背景、目的及意义
高速公路是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专门为汽车交通服务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对实现国土均衡开发、缩小地区差别、建立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现代物流及客流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高速公路发展水平不仅成为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一)发展回顾
高速公路在甘肃的发展是一个典型的跨越式发展过程:
1994年天水至北道13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甘肃省高速公路零的突破。上世纪90年代末,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9年和2000年先后开工建设的6条高速公路均于2002年建成通车,总里程达307公里;至2004年底,忠和至树屏、兰州至海石湾、兰州至临洮和山丹至临泽等5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使甘肃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86公里,其中兰州至海石湾高速公路通车,标志着西北第一条省际高速公路(兰州至西宁)全线贯通。2005年12月,刘寨柯至白银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实现了甘、青、宁三省(区)省会(首府)的高速连接。至200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千公里大关,达到1006公里,成为全国18个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省份。兰州的6个出口的全部高速化,标志着甘肃以兰州为中心呈放射状的高速公路网已具雏形。
高速公路成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不仅显着提高了运输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增强了运输安全性,节约了国土资源,而且在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开发利用,提高甘肃经济的机动性,增强甘肃竞争力,以及保障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与全国整体发展水平相比,甘肃高速公路的发展起步晚、底子薄,总体上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1.高速公路总量不足,覆盖范围需继续扩大
以2004年为例,全省高速公路占全路网总里程比重为1.68%,全国平均为1.84%,甘肃省高速公路密度为0.15公里/100平方公里,全国平均为0.36公里/100平方公里。从高速公路人口密度来看,2004年全国平均为每万人0.264公里,西北地区5省(区)中陕西为0.263公里,青海为0.317公里,宁夏为0.934公里,新疆为0.220公里,而甘肃为0.262公里。目前全省尚有5个市(州)没有高速公路,仅白银、定西两市和省会兰州以高速公路直接连通。严重影响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区域之间的交流及省会兰州市辐射功能的充分发挥。
2.高速公路尚未形成网络,规模效益难以发挥
根据我省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路段分布状况,目前,仍系单线建设,还未在省内各市(州)之间和相邻省(区)之间形成高速公路的有效衔接。高速公路具有突出的网络化特征,而我省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内联市(州)、外通相邻省(区)的高速公路网络远未形成,高速公路的规模效益还未得到发挥。
3.和相邻省(区)出口路高速化进程缓慢,需加快步伐
到“十五”末,全省出口路中仅去银川、西宁实现高速化,而去陕西、四川、内蒙、新疆等省(区)的出口路则为二、三级路,严重制约了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4.地形复杂、建设成本高、资金筹措困难
甘肃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高速公路投资大,成本高,一般地区每公里在2000万~4000万元之间,在特殊困难地区将高达6000万~9000万元。显然,财政困难、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大将是长期制约甘肃省高速公路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规划背景
在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规划的指导下,全国高速公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05年底通车里程达到4.1万公里,公路运输通道交通紧张状况得到明显缓解。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交通现代化的新形势,2004年12月中旬,交通部编制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在全国规划了“7918网”共8.5万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覆盖了全国现状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国家高速公路网在我省的布局有9条,即6条主线和3条联络线,总规模约3753公里。
甘肃西通新疆、青海、西藏,北临宁夏、内蒙,东连陕西,南接四川、重庆,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座中联六,境内2条国道主干线连霍线和丹拉线承接亚欧大陆和朝鲜半岛至印度洋国际通道。历史上,甘肃一直是连接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内地经济向少数民族地区辐射的主要过渡带。古丝绸之路在境内绵延约1600公里,一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是一个历史走廊、文化走廊和交通走廊。独特的地理区位,决定了甘肃省高速公路网在西部地区、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均具有重要的通道地位和枢纽作用。
(三)规划目的及意义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并将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现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需要建立高效、便捷、安全的交通运输系统。高速公路以其跨区域、覆盖面广、大容量、快速化及其实现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已经国务院审议批准。根据规划,在全国布设了25条主线、50多条联络线、并行线、地区环线等,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涉及甘肃境内的路线长约3753公里,为甘肃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奠定了路线布设格局和规模基础。为确保国家高速公路的建设实施和提高国家高速公路网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明确我省高速公路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推动我省高速公路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同时,有效、合理控制路线走廊带,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适应和拉动甘肃社会经济发展,更好地承担起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国家交通通道义务,制定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是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的。
编制甘肃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可概括为:
1.保障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
2.为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3.进一步研究、细化国家高速公路甘肃境内路线的走向控制点等;
4.确定甘肃省高速公路网的布局、结构;
5.贯彻科学发展观,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利用、控制路线走廊带资源;
二、指导思想、原则、依据、范围和期限
(一) 指导思想
甘肃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意见》和《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部署,立足省情,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交通工作全局,按照“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布局合理、注重效率”的原则,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以建立发达的现代综合运输系统为出发点,以国家高速公路网为基础和立足点,全面推进甘肃公路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省域高速公路网,使之真正成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通道”。
(二) 规划原则
1.基本原则
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编制,涉及到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工程技术、预测方法、优化理论等多方面内容,为了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高速公路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先行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
(2)系统协调与长远发展的原则;
(3)工程经济性原则;
(4)环境保护原则。
2.地方性原则
结合甘肃省情和作为地方高速公路网,甘肃省高速公路网在规划中除应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依托性原则;
(2)延续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服务性和先导性原则。
(三)规划范围
1.地域范围
纳入甘肃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地域范围为甘肃行政区划界定范围。
2.路线范围
规划地域内所有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地方高速)。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以2004年为基年,规划目标年为2030年,目标测算具体分为近期(2001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20年)和远期(2021年—2030年)3个阶段,特征年份分别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
三、功能定位和规划目标
(一)远景交通需求
在对甘肃社会经济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交通运输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两者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运用多种预测分析方法对全省公路运输需求进行预测,结果如下:
(1)公路运输量预测
2004年,全省公路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为1.51亿人、2.15亿吨、96.32亿人公里、130.01亿吨公里。预计到2010年,全省公路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为2.13亿人、2.67亿吨、148亿人公里、175亿吨公里,分别是2004年的1.41倍、1.24倍、1.54倍和1.35倍;到2020年,全省公路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为3.83亿人、4.45亿吨、275亿人公里、320亿吨公里,分别是2004年的2.54倍、2.07倍、2.86倍和2.46倍。
(2)主要公路通道交通量预测
2004年,全省主要公路通道的平均交通量为7500辆/日(小客车,下同)。预计到2010年,全省主要公路通道的平均交通量将达到13000辆/日,2020年将达到29000辆/日,分别是2004年的1.91倍和3.86倍。
(二)功能定位
甘肃省高速公路网的功能定位为:甘肃省高速公路网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肃省公路网中层次最高的公路网主通道,是甘肃省综合运输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西部地区连接西北与东中部、西北与西南地区必需的公路主通道网络结合部,是2条国际大通道必经之走廊,是甘肃省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交通保障。具体体现在:
1.以国家高速公路网为基础的甘肃高速公路网,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功能之一是实现快速过境,保障国家高速公路快速通道作用的充分发挥;
2.甘肃省高速公路网是全省公路网中最高层次的公路主通道、干线公路网的主骨架,是以国家高速公路网省内路线为依托,并与之衔接、协调的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体系;
3.主要承担省际间和省内区域间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货运输,提供高效、便捷、安全、舒适、可持续的服务,并为抢险救灾等应急突发事件提供快速交通保障;
4.内连辖区市(州)政府驻地和重要经济中心、重点旅游景区、军事军工要地,外通周边省(区)省会(首府)城市;
5.服务于国家和全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现代化,满足强省富民、安全稳定、科学发展的需求;
6.是国际运输大通道的主要组成路段和重要的交汇点:G025丹拉线是朝鲜半岛—拉萨—印度洋国际大通道;G045连霍线是亚欧国际大通道,兰州是2条国际大通道在国内唯一的交汇点,成为国际通道的枢纽城市。2条通道的高速化是促进甘肃乃至全国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需要;
7.是全省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省公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载体。
(三)规划目标
甘肃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以国家高速公路网为基础,实现国家高速公路网的畅通,充分发挥省会兰州的辐射功能。到规划期末,构筑一个“外通周边省(区)、省会直达市(州)、市(州)彼此通达、连接重要县(市)”的省域高速公路网络,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提高民众生活质量,保障经济、国防安全,满足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为本世纪中叶前甘肃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
四、布局规划
(一)布局思路
甘肃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以规划目标为指向、以布局原则为依据、以“分层研究、逐层展开、整体优化”为主线、以单因素分析为补充,依托国网、立足省情、规划省网。
分层研究:即甘肃省域高速公路网按国家高速公路系统和地方高速公路系统分层研究。
逐层展开:即结合甘肃高速公路建设实际及发展特点,近期以国家高速公路网为主,中期以省域基础骨架层为主,远期以联结、完善高速公路层为主,合理安排布局层次和建设序列。
整体优化:即在各规划阶段,路网布局整体实现相应的优化与协调。
(二) 布局目标
1.连接周边省(区)省会及重要城市,形成省际高速公路通道;
2.以兰州为中心,连接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形成省内高速公路网络;
3.连接重要经济中心、资源和能源基地、重点旅游景区、边防要地,形成经济、旅游、文化、安全保障快速通道;
4.连接交通枢纽,以建立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与其它运输方式发展相协调,共同构成高效的集疏运系统,满足客货运输需求,为更加富足的人民生活提供便利和选择。
(三) 布局方案
1.高速公路网结构层次及路线方案
甘肃省高速公路网由国家高速公路系统和甘肃地方高速公路系统两部分构成,规划总里程约4750公里左右,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3753公里左右,地方高速公路约997公里左右。具体如下:
(1)国家高速公路系统(甘肃段)
国家高速公路网中涉及甘肃的有9条路线,包括2条首都放射线、1条南北纵线、6条东西横线(含联络线)。
——首都放射线: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7条首都放射线中涉及甘肃的有2条,即:
①(北)京拉(萨)高速甘肃段:白银(刘寨柯,甘宁界)—兰州(海石湾,甘青界),规划建设总里程295公里;
②(北)京乌(鲁木齐)高速甘肃段:白疙瘩(蒙甘界))—明水(甘新界),规划建设里程约142公里。
——南北纵线: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9条南北纵线中涉及甘肃的仅有1条,即兰(州)海(口)高速公路甘肃段:兰州—陇南(罐子沟,甘川界),规划建设里程约541公里。
——东西横线: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18条东西横线中涉及甘肃的有6条(3条主线、3条横线联络线),分别为定(边)武(威)高速、青(岛)兰(州)高速、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柳(园)格(尔木)高速、福(州)银(川)高速和十(堰)天(水)高速。上述路线在甘肃境内具体线路规划方案如下:
①定(边)武(威)高速甘肃段:营盘水(宁甘界)—武威(双塔),规划建设里程约165公里;
②青(岛)兰(州)高速甘肃段:庆阳(雷家角,陕甘界)—兰州,规划建设里程约534公里;
③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甘肃段:天水(牛背,陕甘界)—酒泉(猩猩峡,甘新界),规划建设总里程约1654公里(其中主线1615公里,陇渭连接线39公里);
④柳(园)格(尔木)高速甘肃段:柳园—花海子(暂定甘青界,有待两省进一步协商),规划建设里程约370公里;
⑤福(州)银(川)高速甘肃段:凤翔路口(陕甘界)—平凉(沿川子,甘宁界),规划建设里程约141公里;
⑥徽县(大石碑,陕甘界)—天水:是十(堰)天(水)国家高速公路(横线14联络线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陇东南一条重要的东向出省通道公路,规划建设里程198公里。
(2)地方高速公路系统
甘肃规划的地方高速公路有8条路线,包括2条省会放射线、2条国网联络线、2条省际联络线、1条市域联络线、1条航空枢纽联络线。具体线路规划方案如下:
——省会放射线:有2条。
①兰州—郎木寺(甘川界)高速公路(即西部通道兰州—磨憨线省境内路段),规划建设里程约397公里;
②兰州—营盘水(甘宁界)高速公路,规划建设里程约172公里。
——国网联络线:有2条。
①平凉—武都高速公路,规划建设里程约467公里;
②金昌—永昌高速公路,规划建设里程约46公里。
——省际联络线有2条。
①庆城—吴旗(打扮梁,甘陕界)高速公路,规划建设里程约82公里;
②平凉—宝鸡(大桥村,甘陕界)高速公路,规划建设里程约65公里。
——市域联络线:有1条,即天水—北道高速公路,长13公里。
——航空枢纽联络线:有1条,即白银—中川机场高速公路,规划建设里程约52公里。
2.高速公路网布局形态
甘肃省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总体上贯彻了“依托国网、立足省情、规划省网”的基本思路,即采用“以国家高速公路网为基础和依托,以省会兰州为中心,国家放射线和纵横线为主、地方联络线为辅”的布局模式,省域高速公路网在整体上呈现“西干东网”的布局形态,形成向外呈放射状、东西横贯、南北纵跨的公路运输大通道,充分体现了甘肃地形特征及路网特性,从空间上的功能需求和结构上很好地满足了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四)效果评价
甘肃省高速公路网建成后,可在全省范围内形成“通达周边省(区)、省会直达市(州)、市(州)彼此通达、连接重要县(市)”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作用和效果主要表现在:
1.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极大地推动国家高速公路总体发展战略实施,切实保障国家高速公路网通道功能的充分发挥。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出行要求,创造出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条件,使用户直接感受到高速公路系统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建成后,省际间、省内大中城市间将形成现代化的快速公路运输网络,全省公路网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将有很大的提高;将使车辆行驶速度比现有国省道平均车速提高1倍以上,公路运距在400-500公里的可以当日往返,800-1000公里的可以当日到达;将使全省范围内90%的县城半小时以内上高速,从而大大提高全社会运输车辆的机动性、灵活性和运输效能。
——将直接连通了全省14个市(州)政府所在地;连通了54个县(区、市)政府驻地,通过10个县域,共计通达65个县,占全省86个县(区、市)的75.6%;无疑将成为甘肃省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公路运输主动脉。
——直接连通了省内全部的6个“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敦煌市、嘉峪关市、天水市、兰州市、张掖市、武威市)和有6个“世界第一”之称的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除肃南马蹄寺风景名胜区外,其它2个“国家AAAAA级着名景区”(嘉峪关文物景区、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和14个“国家AAAA级着名景区”(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西汉酒泉胜迹、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州水车博览园、兰州五泉山公园、兰州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漳县贵清山/遮阳山旅游风景区、武威文庙、武威雷台公园、张掖大佛寺、松鸣岩风景名胜区、冶力关风景区和拉卜楞寺)所在城市均有高速公路连接或过境,为方便游客出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重点突出“服务经济”:强化高速公路对于国土开发、区域协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速公路覆盖范围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5%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75%以上,是甘肃省自然资源最富集、社会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带。规划的实施将对促进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等做出重要贡献。
——将显着改善和优化甘肃公路网结构,提高甘肃内部及对外运输效率和能力,“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为加快西部大开发和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利的交通支撑。
——将进一步加快甘肃主要出口通道高速化进程,改善对外联系通道的运输条件,更好地服务于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
——增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活力,扩大辐射范围,增强辐射力度,带动经济带沿线社会经济发展。
4.着力强调“综合运输”:注重综合运输协调发展,规划路线将连接甘肃所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将有助于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形成综合运输大通道和较为完善的集疏运系统。
5.全面服务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国土资源的集约利用、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为建设节约型交通乃至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并有效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实施方案
(一)建设进展及资金需求
在规划的约4750公里省域高速公路网中,截止2005年底已建成1006公里、在建638公里、待建3106公里,分别占总规划里程的21.18%、13.43%、65.39%。大约到2030年前后才能建成这个系统,建设任务相当繁重。为了保障规划方案的有序实施,建议按“联通、成网、完善”3个阶段实施,即近期联通、中期成网、远期完善。
按静态投资匡算,甘肃省高速公路网未来建设所需资金约1463亿元(含环保费用)。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投资、省内各项规费、国债资金、银行贷款及利用外资,包括社会资金。由于甘肃地方财力不足且项目融资能力弱,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在确保国家对高速公路网建设稳定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深化投融资改革,积极搭建银政、银企融资平台,多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特别是地方高速公路,要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实行省地联建。总体上看,经过全社会的努力,甘肃省高速公路网建设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二)分阶段建设目标
甘肃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总体目标大体分3个阶段实施。
近期(至2010年):以“联通”为主,主要任务是连接市(州)、打通“瓶颈”和重要出口路。
到“十五”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千公里,到“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预计达到2200公里左右;实现14个市(州)政府驻地中有11个以高速公路连接,去宁夏、青海、陕西的出口路高速化,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省会兰州与周边省(区)省会(首府)(除乌鲁木齐外)及全省市(州)政府驻地可当日到达,500公里内当日往返,公路运输紧张状况得到总体缓解。
中期(2011年——2020年):高速公路基本“成网”。
2020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预计达到4000公里左右,全省所有市(州)政府驻地基本以高速公路连接,兰州绕城高速建成,去新疆、四川出口路高速化,我省高速公路基本实现网络化,“西干东网”基础骨干路网全部建成,形成外联周边省(区)、内通市(州)、协调发展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为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远期(2021年——2030年):实施“完善”工程,全面建成省域高速公路网。
以国家高速公路为依托,根据实际需要以联络线或支线对甘肃省域高速公路网进行完善,全面实现甘肃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总体目标,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750公里左右。外联周边省(区)、内通市(州)、重要工矿区和旅游胜地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全面建立,为甘肃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打好基础。
(三) 建设标准
甘肃省高速公路网全部以四车道及以上的标准进行建设,即至少修建双向四个车道,并控制出入(在人烟特别稀少和无横向干扰的地区可适当放宽标准);在交通量特别大的重要路段应修建六车道以上高速公路,具体技术和经济指标应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分析论证后确定。
(四) 土地资源需求与环境保护
1.土地资源需求
甘肃省高速公路建设用地需求总规模约为(不含临时用地)502800亩。其中2006年及以后各年规划项目用地约350000亩。
2.环境保护
甘肃省高速公路网环境保护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030年,省域高速公路网环保措施落实率达到100%,外联周边省(区)、内通市(州)、重要工矿区和旅游胜地的畅通、安全、美丽、环保的生态高速公路遍布陇原大地,形成绿色通道、环保屏障,为21世纪中叶实现我省公路交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再造甘肃秀美山川和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贡献。
六、保障措施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全局,努力实现高速公路又好又快的发展。在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中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一要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的需求,超前规划和建设高速公路,不断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实现高速公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二要着眼于转变交通增长方式,为建设节约型、集约型、循环经济型交通行业提供基础保障;三要加大实施“科教兴交”和“人才强交”战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提供智力支持。
2.改革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我省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样,高速公路建设成本高,资金缺口大,要在“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滚动发展”的传统框架模式下,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银政、银企合作力度,充分发挥省级交通融资信用平台的作用,努力争取国内银行和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同时,要善于把握时机,将高速公路推向市场,实行综合开发,形成社会参与、全民办交通的良好氛围。
3. 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推进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力度,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重点是加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速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特大跨径桥梁及特长隧道成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开发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要加快开发和应用适合省情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加强高速公路网信息化建设,提高路网使用效能、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4.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环境、能源等资源,实现高速公路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规划的实施要以推进和构建和谐交通及建设节约型交通为主线,从勘察设计、施工到营运各个阶段,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坚决执行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努力提高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扰动,并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或重建,把公路建设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使生产型的高速公路成为集生态、环保、旅游的景观路,为21世纪高速公路建设融入新概念,努力实现人、车、路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在抓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一般干线的建设,统筹各层次公路网络的协调发展,提高公路网的整体水平。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其它层次公路协调发展的问题。一是要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疏通大动脉,形成大通道;二是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部署,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尽快形成基础集疏网络,充分发挥“毛细血管”作用,使交通运输更直接地服务千家万户;三是带动一般国省干线公路发展,促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的有机衔接,更好地发挥路网规模效益。
6.确保规划的指导性、严肃性、延续性,并适时进行跟踪调整。本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后,即为全省今后高速公路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控制走廊带的依据,各市(州)对走廊带进行保护和控制,不得乱建乱占。本规划也是编制全省高速公路5年建设规划的依据,规划的实施由省交通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近期细、中期粗、远期有设想”的基本思路,结合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规划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调整,滚动发展,不断完善。规划在执行中如遇特殊原因确需进行大的方案调整时,必须经过科学论证,由原规划编制单位提出修改报告,并报原批准单位审批,未经批准,不得随意修改。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