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建设目标和重点
根据“十一五”甘肃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及关键性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未来需求,综合制定我省“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建设目标。
㈠总体建设目标
今后5年,我省交通力争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甘肃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交通条件发生明显变化,对甘肃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状况得到全面改善,并为到2020年建成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交通运输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我省交通建设总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700亿元左右,公路网总里程达到50000公里(含四级及四级以上村道),其中高速公路达到2000公里以上,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约占总里程的18%,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约占50%,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35%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公路网密度接近12公里/百平方公里。完成上述目标,我省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将得到全面改善。
重点目标:“两网四化”、“四通三上”和“四级分管”。
“两网四化”:即加快干线公路运输网和农村公路运输网建设步伐,全面形成基础骨架路网;实现国主干线高速化、西部通道高等级化、县乡公路通畅化和运输站场网络化。
“四通三上”:全省县乡道通四级以上等级路、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 通沥青(水泥)路、35%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95%的行政村通班车;高速公路上规模、县乡公路上等级、交通管理上水平。
“四级分管”:在省域路网“四纵四横四重”主骨架布局的基础上,按照“管理分层次、建设有重点”的要求,将路网合理划分为四个层次,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下,“十一五”初期形成分级负责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的运行机制。
㈡具体目标及建设重点
1. 公路网建设
“十一五”期全面落实“会战东部”、突破中部、挺进西部的交通发展战略部署,重点实施“123”工程。即:
形成“1圈1线”:即兰州1小时交通圈和天(水)嘉(峪关)千公里高速运输线。
建设“2纵2横2重”:即省域路网“四纵四横四个重要路段”主骨架公路剩余的“两纵两横两重”。
实现“3高3通”:国道主干线甘肃段以高速公路贯通,西部通道甘肃段以高等级公路贯通,省会与各市、州政府驻地以高速公路连通(甘南、陇南 “十二五”期实现;金昌“十一五”期以一级连通,远期改高速);出省通道畅通,县乡公路“通畅”、乡村道路“通达”。
——干线公路网建设:以国道主干线、西部省际通道和国家高速公路网省内路段及省域路网主骨架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红色旅游公路建设,继续改善部队进出口道路条件,支持边境口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边防公路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末,国道主干线省内路段基本实现高速化,西部通道省内路段实现高等级化;甘肃东出口(牛背、凤翔路口)、西出口(海石湾、猩猩峡)和北出口(刘寨柯)实现高速化,南出口(罐子沟、郎木寺)实现局部高速化或高等级化;省域路网主骨架公路剩余的“两纵两横两个重要路段基本以二级及二级以上标准建成。
——农村公路网建设: 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指导下,组织农村公路建设,实施好、完成好中央和省上向交通部门提出的“新任务”。重点是继续完善“通达”工程,实施“通畅”工程。同时做好农村渡口及渡桥改造,实现全省县、乡道通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35%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
——路网结构改造:继续加快实施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公铁平交改立交工程、安全保障工程和自然灾害路段改造工程建设,优化路网结构,提高路网整体服务水平。
2. 公路枢纽及站场建设
“十一五”期全面实施道路运输“提速中部、东联西拓”的发展战略,基本完成“四主九辅”运输主枢纽系统和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建立和健全省域快速客货运输服务网络体系,全力打造甘肃新运输、实现甘肃运输新崛起。
重点是围绕“四主九辅”运输主枢纽系统和农村客运网络体系建设,着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建成100个公用型客货集散中心,与现有客货运站展开竞争合作,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建成1000个乡镇车站、10000个行政村站,完善农村客货运网络,为农民出行和增加收入服务,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形成省、市、县三级1000个信息终端为基础的道路运输信息网络,提高道路运输市场的运营与监管能力;调动社会资金更新10000辆中高级客货运输车辆,提升专业运输装备能力。力争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四主九辅”公路运输主枢纽为龙头,以区域运输枢纽站场为骨干,以遍布全省的农村客运站点为基础,与公路网发展相协调、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社会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站场服务体系,对甘肃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状况得到全面改善。
3. 水路交通建设
“十一五”期重点实施“3301”工程,即建设3段航道、30处港口泊位、1座航电结合枢纽工程。力争到2010年,甘肃内河等级航道达到468公里(五级326公里、六级19公里、七级123公里),实现黄河干流主要通航航道等级化,水运重点地区港口码头初具规模,船舶技术状况明显改善,安全管理、船舶检验等支持保障系统基本适应水路交通发展的需要,带动沿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水路运输服务。